开启心灵之美,探寻生命之美
——北京第一零九中学引领寻美教学之路
一、创建理念
作为21世纪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,生命科学不可避免的成为创新教育主阵地,而创新也是生命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。从灌输式、封闭式、应试式的教学方式向开放式、启发式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转变,敞开心灵,探究生命科学的奥秘。
北京一零九中学的教育以“创新”为突破口,以“发现生命的美”为动力,发展“以学生为主体,以教师为主导”的教学方式,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促进学生主动地、生动活泼地发展,勇于开拓,扎实工作。激发学生带着审美的视角,发现学习中的美,以一颗爱美之心探究生命科学的美。
二、基本建设
依托“北京市开放重点实验室”项目应用而生的生物实验室,川布兰生物精心设计配备了高端的实验设备和前沿的科学实验内容,与学校半个世纪以来秉承的“致力发展、不断革新、融合先进教学经验、注重特色化教学”的办学理念完美契合。生物实验室的建成为师生打开了“分子生物学实验”的神秘之门、“荧光定量PCR”实验的顺利进行,使一零九中学成为众多高中学校中的一颗耀眼明星。
北京第一零九中学的生物实验室建设是由分子生物学实验室、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构成。
1.分子生物学实验室
配备智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、荧光定量PCR仪、酶标仪、核酸蛋白检测仪、实时电泳观察仪、全温振荡培养箱、超声波破碎仪及萃取仪等等设备仪器。配置齐全、高端、安全环保,可展开多种课内课外实验探究。依托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这个新型教学平台,学校真正的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。
图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
图4 显微观察室
2.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
配备人工气候箱、超净工作台、光照培养架、小型无土栽培系统、超纯水系统等仪器设备,运用实验室提供的环境,展开创新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组培技术,真正做到“研究、探索、实践”相结合。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系统、完整的科学学习方法,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,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,提高科学与创新素养。
图5 实验准备室
图6组培净化室
图7组织培养室
三、相关课程设计
北京第一零九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建设,使学生在完成教学内容外,还可体验最新的科研技术——荧光定量PCR,探究生物组成等科学知识。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,感受生命科学的发展、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。
1、分子生物学实验室
(1)基础型实验课程
基础型实验课程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,在基础实验过程(高中生物必修、选修)中提高学生生命科学实验有关的技能。学生能完成较复杂的观察、测定、验证等试验,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。
在基础型实验课程的基础上,教师通过改进、完善、拓展、设计一些实验,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。
表1提高型实验课程
序号 |
实验 |
课程目的 |
1 |
不同富含蛋白材料的蛋白含量测定 |
提取、纯化、检测技术的熟练掌握 |
2 |
植物叶片黄酮、多酚等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、纯化及检测 |
|
3 |
人性别鉴定 |
普及PCR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|
4 |
质粒DNA的提取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|
|
5 |
转基因大豆、真假羊肉鉴定 |
|
6 |
分解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 |
初步掌握微生物的筛选、鉴定方法 |
7 |
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|
|
8 |
即食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|
食品安全知识及食品检测技术的普及 |
9 |
人体ABO血型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其鉴定 |
复等位基因遗传地了解、学习 |
(2)拓展型实验课程
拓展型实验课程着眼于培养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,体现科学知识的扩展、延伸与综合能力的深入发展,开发学生的潜能。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优势,在利用先进仪器的同时,开设多元化的拓展型实验课,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、个人兴趣点进行选修。
表2 拓展型实验课程
序号 |
课题 |
课程目的 |
1 |
感受态细胞制备 |
了解细胞学,掌握细胞融合原理; |
2 |
观察生物切片、生物细胞、细菌以及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 |
掌握人工气候仪的正确操作; 熟练掌握显微技术及显微镜的正确操作; |
3 |
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与计数 |
|
4 |
食品(水产品)质量安全快速检测 |
深入学习各种检测技术; 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; |
5 |
使用调味料中谷氨酸钠含量测定 |
|
6 |
蔬菜农药残留及有害物质检测 |
|
7 |
抗衰老葡萄酒或果酱的制作 |
普及发酵知识及微生物知识,为大学细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|
8 |
口香糖(嚼过)和烟头DNA的提取鉴定 |
扩展、延伸PCR技术及实际应用 |
9 |
血斑、唾液斑DNA提取鉴定 |
|
10 |
分子杂交实验 |
扩展深化分子杂交知识 |
11 |
薄荷精油手工皂的制作 |
扩展、延伸实验结果,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|
12 |
玫瑰精油唇膏的制作 |
2、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
(1)基础型实验课程
让学生在掌握植物组培的基本概念、操作的同时,能了解植物组培技术在生产、生活中的应用。同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,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及保护。
在初步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础上,教师通过增加、拓展、设计一些实验,使学生在现有掌握的基础上更深入的了解,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。
表3植物提高型课程
序号 |
实验 |
课程目的 |
1 |
植物开放性组培 |
说明无菌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|
2 |
愈伤组织悬浮培养 |
研究细胞、组织培养方式 |
3 |
光周期和光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
研究植物生长微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
4 |
植物生长激素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
|
5 |
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
|
6 |
水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
|
7 |
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影响 |
|
8 |
组培无菌苗移栽 |
与微生物学进行交叉讲解 |
(2)拓展型实验课程
拓展型实验课程主要是通过植物组培实验,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,进一步了解组培原理,或解决一个问题。实施过程中,体现学生的主体性、选择性和合作性。
表4植物组培拓展型课程
序号 |
课题 |
课程目的 |
1 |
名贵花卉、中草药的组织培养 |
选择学生感兴趣的、有观赏价值或实用价值的植物 |
2 |
植物离体保存(常温、低温、超低温) |
研究植物生长微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
3 |
草莓或樱桃的脱病毒培养 |
掌握珍稀植物保种技术 |
4 |
香蕉转入耐寒基因研究 |
将转基因技术与植物组培技术相结合 |
5 |
磁场对烟草苗生长的影响 |
研究植物生长微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
6 |
药材、木材、建材的老化及使用寿命测试 |
将植物组培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 |
7 |
水体分析的BOD的测定 |
四、创新实践活动
基于生命的创新活动,决定了创新的质量。而基于生物应用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创新活动,培养了带有时代特征的创新思维品质。
以应用为目的,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,在活动中让更多学生学习专业的科学内容,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,进行专业的选择,与大学教育相衔接;为大学培养有一定创新能力,有专业规划并初步掌握一定专业技能与技术的杰出人才。
1、提高型课题
针对全体学生开设的《生物技术实验》这门课程,立足于学生的发展,精心选择科学性、趣味性、实用性兼顾的实验设计,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动手实践,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,巩固课堂所学知识,完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结构,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。每次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,学期末在全校范围进行展示。在普及的同时,可以激发学生学习“生命科学”的兴趣。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。
2、社会实践类课题
通过选修拓展型课程的学习,结合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,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兴趣学习小组,自主设计研究课题,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,并在全校进行汇报。
3、创新研究型类课题
实验室采取导师制的模式,而向在课题研究中表现优秀又对生物极为感兴趣的学生,利用课余、周末、假期的时间,在教师的指导下,独立进行自主课题研究,必要时请大学或研究所专家进行指导,为未来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优秀的后备力量。进行课题的研究,必要时请大学专家进行指导。
五、案例与成果
水质对植物的影响研究及不同水质的BOD/COD检测
我们知道。因地域差异、地区水源的差异,不同的地方水质会有很大的差异,且因工业废水的排放等原因,同一水域的水质也会有很大的差异。一般,井水中所含的硝酸盐和铁盐成分较高,而城市水源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钠、氯化物或氟化物。在一些蓄水池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肥料、农药和盐类物质。因此,不同的水质会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差异影响,具体表现在:
1、影响种植介质的结构,阻碍介质的透气性和透水性;
2、对植物的叶根系产生直接危害;
3、导致某种元素缺乏或过量;改变种植介质的pH值,降低植物对肥料的吸收能力,从而造成轻度或重度缺乏症;
4、造成某种或多种微生物增加,导致病态生长等。
紫外分光光度计 人工气候仪
在高中生物课中学习了水对生命体征的重要性后,我校一个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水质安全产生浓厚的兴趣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在查阅一定的文献资料后,利用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人工气候箱,酶标仪等,分别对自来水和纯化水的水质进行检测。利用BOD和COD这两个水质安全检测重要指标进行指导检测。通过反复取样,重复检测制作变化曲线图。同学们不仅可以熟练地使用多种高端检测仪器,锻炼了缜密的科学研究思维,还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。
不同取样地BOD曲线 同一河流BOD曲线
自来水进出口COD曲线
微生物的培养探究实验
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。在人类疾病中有49.877%是由病毒引起。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: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。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微生物的历史,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。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,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,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,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。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。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,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,导致耐药性的产生,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。
在学习了微生物相关知识后,我校同学对微生物的存在进行讨论,并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,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对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进行培养、观察。结果表明,微生物这种不可见生物,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且种类繁多,菌落表现形式多样,生命力顽强。同时,在对各个环境的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,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缜密的科研思维。
Copyright © 2012-2019 北京川布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
总部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麻峪村12号
客服电话:010-89787022 座机:010-89787022
ICP备案号:京ICP备19055814号-1